珠江穿城而过,塑造荔湾“一江三岸、百里河涌”的水系格局。广州荔湾水系发达,河网密布,以水秀花香著称,辖内共有河涌91条,总长134公里;有湖泊1个,即荔湾湖,水域面积15万平方米。
近年来,荔湾区在全力巩固水污染防治成果、持续改善河涌水环境的基础上,逐渐推动治水工作从水里向岸上转移,积极开展水秀花香碧道建设和滨水环境整治,着力打造“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城市生态廊道。
大沙河生态碧道荣获2022年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非洲、亚太和中东区(AAPME)“洪水和水资源管理类”荣誉奖和2022年度广东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奖,被评为2022年广州市水务精品工程示范项目;驷马涌滨水环境整治工程获2024年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非洲、亚太和中东区(AAPME)“社会和社区健康类”荣誉奖;珠江后航道聚龙湾段政企共建碧道获得A+Awards旧建重造类项目最高奖——评审之选大奖和中国首个sites铂金级认证……数项荣誉体现了荔湾在水岸生态建设工作方面的重视。
2024年,荔湾区继续推动水秀花香碧道建设,重点实施花地河示范段滨水环境整治工程,打造南片滨水环境典范;在高质量完成荔枝湾和驷马涌滨水环境整治工程基础上,启动西航道驷马涌-荔枝湾涌省级绿美示范碧带建设,推动生态碧道建设向绿美碧带建设升级。
花地河南起平洲水道,流经荔湾区芳村片区7个行政街道、9个经济联社,北入珠江西航道,全长约8.44公里。
花地河始于隋,兴于宋,拥有千年历史。“花地”原名“花埭”,寓意开满鲜花的堤岸,隋代形成面积较大的花田。花地河北出口东岸,在唐宋年间是扼南北交通咽喉的外贸大港——大通港(宋代称大通滘),亦是羊城八景之一“大通烟雨”的所在地,南来北往的商贾带来各地花种,舶来的花卉也在这里“登岸”,周边沼泽湿地被开垦成了花田,花地之名,由此而来。
近年来,荔湾区积极谋划推进花地河精品碧道建设。花地河碧道项目以“一带八湾,八大主题”为统领,统筹全线旧村更新改造,以治水为抓手、美水为目的、活水为手段、亲水为平台,结合花地河历史沉淀,发掘沿线各村各点一步一花、十步一景的水乡文化;结合沿河和周边花卉、艺术、水产等产业布局,引导铁路旅游、花卉电商、种植技术等相关产业发展。碧道建成后,花地河沿线环境将有效提升,并将引入民宿、亲子儿童探索、自然科普基地等文旅元素。
2024年,荔湾区结合花地河东侧道路(浣花西路-茶滘涌)拓宽工程,先行实施花地河示范段滨水环境整治工程,着力建设1.38公里精品示范碧道,打造荔湾南片滨水环境典范。项目通过开展三道贯通、节点塑造、绿化美化、功能照明、文化标识等,对沿岸滨水环境进行优化提升,为沿岸居民营造更加舒适、安全的滨水生活环境。目前,项目正在抓紧建设,计划2025年春节前基本完工并对外开放。
花地河示范段滨水环境整治工程重点完善沿线配套设施,新建标识入口、文化广场、游乐空间,补充城市家具、碧道标识、安全警示牌,增加沿线功能性照明,补充休息停留区,新增7处滨水休息廊和18处一体化休闲台阶,提升碧道公共服务能力和属性,提供全龄段、全天候户外活动空间。
工程还融合花地千年花乡历史,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生态科普宣教点,打造岭南花乡科普馆、素馨花境小公园、户外科普活动区。通过科普馆展示荔湾传统岭南花卉故事,科普“岭南第一花乡”历史,并作为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素馨花传说》的指定宣传点,弘扬芳村最早培育素馨花和“中国四大古老”月季出口地的历史地位。此外,还对浣花西路以南带状绿地开展提质改造,打造素馨花园,融入岭南花卉科普设施和花卉主题元素,开展全民科普活动,助力广州城园融合建设。
驷马涌是位于荔湾区北部的一条古老河道,全长6.75公里,流域面积约10平方公里,是西关文化发祥地,见证了广州悠久历史。驷马涌曾在2016年被列为广州首批重点整治的35条黑臭河涌之一,经过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于2017年消除黑臭。
2023年,荔湾区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引领,以“复兴驷马涌古水润民图景,打造社区多元文化生活共享绿廊”为愿景,启动实施驷马涌滨水环境整治工程,以“绣花”功夫,对河涌两侧绿地空间进行微改造,挖掘、再现岭南水乡文化印记。
驷马涌滨水环境整治工程宗旨在于改善沿岸环境,提供健康的社区生活环境,满足全龄人群使用需求。建设团队精准活化和利用有限的滨水场地,因地施策,全段贯彻人车分流,融入可坐式挡土墙、条石草阶、海绵梯田等便民化适老化设计,巧妙构筑滨水空间节点,最大限度满足居民健康生活、交通出行、运动休闲、游憩娱乐和情感交流需求。
整治工程通过合理规划漫步道、跑步道、自行车道、机动车道,形成3.54公里漫步环线公里跑步道,实现慢行系统全线贯通。滨水岸线将荔湾路、彩虹桥文化广场、周门北路、汇龙小学、澳口社区以及涌边其他社区等新旧街约、社交空间串联起来,让河涌转变为健康社区绿廊。
驷马涌两岸在改造后新增和翻新滨水栏杆 3540米,绿化美化水岸3540米,增设坐凳 1980米,设置遛鸟廊道 200米,打开滨水空间约 3万平方米。
整治工程充分考虑沿线社区、村落、学校和便民业态场所、历史遗迹,展示场地文化特性,活化澳口村头平台、树根平台、古树榕荫平台、彩虹文化广场等滨水节点,开辟水安全主题园、龙舟文化平台、遛鸟长廊、彩虹梯田、汇龙小学门前海绵城市建设示范点等可承载社区各类活动的微活动空间,推动场地与社区文化多元融合,促进社区居民聚集和互动。
在改造过程中,设计团队还整理了驷马涌历史变迁、澳口村落、龙舟文化、古彩虹桥、古榕树等具有代表性的场地印记,设计多组视觉插画,kk体育官网以多层剪纸风格插图嵌入沿线标识牌,演绎古今“驷马涌”的生活场景。
近年来,荔湾区结合碧道建设、滨水环境整治、河涌综合整治、堤防达标加固等水务工程,推动珠江和内河涌碧道建设。
2023年底,荔湾区贯彻绿美生态建设要求,统筹珠江西航道碧道建设和荔枝湾涌、驷马涌滨水环境整治工程,以“通江达水”为目标,谋划连贯珠江西航道、驷马涌和荔枝湾沿岸,注重开放性与可达性,串联并利用荔枝湾涌、驷马涌、荔湾湖等10个公共节点,打造一条长7.2公里,集安澜健康水带、绿美景观林带、绿色交通带、文化休闲带、滨水经济带于一体的绿美示范碧带,形成“小湾”格局。珠江西航道驷马涌-荔枝湾涌碧带项目被纳入省、市绿美碧带示范项目库,目前工程已完工并对外开放。
正在建设的珠江西航道碧道西关海至如意坊社区段,将释放约2700平方米的活动空间,形成高品质滨水户外聚集地。已开放的荔港南湾至青年公园示范段,融入林下休憩、康体、儿童活动等功能,将西关海低效绿化变为面向全龄人群的开放绿地。
老旧中石化码头融入广州码头变迁历史、西航道工业历史文化,变为一体化亲水空间。项目打开青年公园,形成碧带示范园,让老公园实现绿地和慢行路径整体提升,活化旧建筑为荔湾碧带展示馆,实现禁毒和水务宣传双功能。
正在建设的珠江大桥至如意坊段,将珠江大桥桥底空间活化为康体运动新场所。此外,项目合理规划西郊泳场地块的停车空间,释放1600平方米休憩空间,建设全民可使用的活动场所;贯通黄沙大道桥底,将杂乱桥底空间打造为碧带宣传空间。